日本食品重返歐美,浙企售遭查
2011年日本福島核泄漏事件發生之后,大部分國家立馬就對日本的出口食品實施了進口限制,要知道,核輻射對于人體的危害可是極大的,很容易導致人體細胞癌變。
(相關資料圖)
但是就在8月3日, 歐盟還有挪威、冰島等國家,紛紛宣布解除了對日本的這項限制。
日本食品安全了?
原因是迄今為止, 日本與歐盟國家之間,開展的食品檢測的結果良好,并沒有在食品中發現任何的核輻射劑量 ,因此取消了進口限制。
并且在這項政策在公布之后即日生效, 福島、宮城、山形、群馬等十縣的部分食品,將不必再提供放射性物質檢測證明。 要知道,少了這一環節,能夠大幅度減輕生產者和出口商的負擔。
日本網友評論其一
而對于歐美國家的這一行為, 日本網友 也隨即在網上發表了評論: “作為日本國民的我都敬而遠之,外國可真是有勇氣啊。” “現實就是,坐在大都市的 日本人都不會購買福島縣產的食品。 ”
日本網友評論其二
還有一部分的日本網友,對歐美的新政策提出質疑:“在這種時期,難道不是有什么交換條件嗎。”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8月8號我國浙江一家企業,就因私自售賣產日本福島縣等地的進口食品被查處。
從兩則新聞的報道時間來看,前后相差的時間不足一星期,很難不讓人懷疑這是不是代表日本進口食品要“重出江湖”了。
日本食品可能重出江湖嗎?
畢竟在日本食品的出口對象國里面,咱們中國絕對是妥妥的大客戶,一旦我們對于日本食品的進口限制稍有放松,對于他們的出口商來說,都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兒。
但不論究竟是不是對我國的試探,我國的態度始終都是 繼續實行進口限制 ,畢竟這涉及到的是14億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
即使在歐美的一些國家和地區,已經解除限制,讓日本福島縣的食品毫無限制的重返市場,但是別人怎么做都是他們的事,在咱們國家“食品安全大于天”,不會冒一點風險。
因此,浙江該公司被發現銷售產自日本福島縣的食品之后,就被市場監督局責令整改,并沒收了出售的相關產品。
在該公司出售的日本核輻射區的食品中,有日本品牌 不二家 葡萄味軟糖46包,蘋果味軟糖21包,面包超人小伙伴巧克力四盒,以及10瓶 三得利 飄逸桃子果汁飲料。
而此次的查處關于它們的來源,暫時還沒有一個確切的消息。 從被查處到的進口食品中,也能夠看出 不二家 是此次“違禁品”的重災區。
要知道,不二家是很多小朋友,以及一些學生黨喜歡的零食品牌,大家之所以選擇這個品牌的零食,看重的也是它的口碑。誰曾想,自從日本福島的核輻射事件發生之后,不僅品質得不到保證,反而可能會成為健康的潛在威脅。
歐美等國家解除對日本食品的限制這一行為,并不能保證日本的食品就是安全無害的,相反,美國做解禁“領頭羊”這事,本身就值得玩味。
何況別的國家也就算了,挪威和冰島這兩個國家,它們的地理位置本身就靠近海洋,并不缺海產品。挪威的漁業分為養殖和捕撈兩大類,養殖類以三文魚和鱒魚為主,捕撈的貝殼魚類,也有200多種。
并且挪威還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三文魚養殖基地,那么又是什么讓本身就不缺水海產品的挪威,要冒著風險,從日本進口呢?
日本當地人都不敢吃的東西,遠渡重洋之后出現在他國市場之上,又怎么讓別國的人民放心食用呢?
畢竟 人們對于日本這個國家的印象就是,知小禮而缺大德 ,在日常生活中總是遵守各種禮儀規則,但是在面對全人類的水源和食品安全問題上,他們卻一意孤行, 不僅繼續出口核輻射泄露地區的食品,而且還計劃將核廢水排入海洋之中。
出了問題,面對全人類的譴責,也只是在鏡頭面前鞠一個90度的躬,然后等待事情的熱度過去之后,就不了了之了。
對于日本這樣的無賴行徑,我們身為鄰國自然是看不過去,但是除了道德上的譴責,以及自身注意甄別日本進口食品的生產地之外,似乎也沒有更好的處理辦法了。
面對美國、挪威等國家的解除限制,更是給關注食品安全的人們,敲響了一個警鐘。那就是假如在未來,如果有 越來越多的國家解除了對日本食品的限制,那么這些食品,會不會經過他國的倒賣,轉彎進入我國的市場呢?
對于這種猜想,一些網友表示“很有可能”,還有一些網友表示“不太可能”。
雙方的觀點各有各的道理,認同這一觀點的認為,美國日本等國家,一直對我國的發展虎視眈眈,恨不得找點什么岔子,阻礙我國的經濟發展,以此來保證美國的頭號霸主地位不受威脅。
而反對的一方則認為,從日本進口的食品,本來價格就已經很高了,從日本進口之后在倒賣到我國之后,就沒有了成本優勢;其次,我國對進口食品的溯源也是有嚴格要求的。
偶爾的一兩次偷渡行為是可能發生的,畢竟它的數量小,不會在市場上掀起多大的風浪,但是大規模的倒賣卻是不可能發生的,咱們相信國家放寬心就行了。
對于這兩種觀點,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看待的呢?
結語:
國外解除對日進口食品限制或許是趨勢,但我們國家會有自己清晰的判斷,所以不必過于擔心, 接下來更應該關心的是阻止日本排放核污水,不能讓日本人一錯再錯。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