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海澡、吃海鮮……青島疾控提醒:當心“海洋中的無聲殺手”
盛夏已至,又到了青島人洗海澡、吃海鮮的好時節。8月3日,青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布提醒,市民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警惕“海洋中的無聲殺手”——海洋創傷弧菌,感染此細菌后,若未經及時有效治療,可造成傷者死亡。
(資料圖片)
何為海洋創傷弧菌?專家介紹,海洋創傷弧菌也稱海洋弧菌,是一種在海岸環境中自由生活的細菌,適合在20攝氏度的咸水中生長。感染此菌后,患者發病急且病情發展迅速,發病24至48小時內會出現紅腫疼痛、潰爛、休克等,還可能導致多臟器功能不全,若不及時有效處理和治療,很快就會引起敗血癥甚至導致死亡。
海洋創傷弧菌的主要感染途徑有哪些?專家說,首先是食用未加工熟的海產品甚至生食海產品,比如生蠔,貝類、生魚片等,都可能會引發蜂窩織炎以及敗血癥,傷者死亡率較高。
其次,皮膚受傷后接觸海水或海產品。常見的情況有游泳時劃傷皮膚或皮膚破損仍下海游泳,洗海鮮時被刮破或刺傷皮膚也容易感染。海洋創傷弧菌會通過皮膚上的傷口迅速傳播,引發肌膜炎和肌炎,然后傷者會出現敗血癥,甚至死亡。
海洋創傷弧菌的易感人群有哪些?專家介紹,海洋創傷弧菌雖然兇險,但健康人并不容易感染,主要感染有基礎性疾病的人,比如患有慢性肝病、遺傳性血色(鐵)沉著病、糖尿病、風濕性關節炎、慢性腎衰等疾病的人群。此外,長期酗酒的人也容易感染。
專家提醒,一旦感染了創傷弧菌,切記一定要盡快就醫,特別是嗜酒的人,一旦發現創傷處紅腫疼痛、出現瘀斑等癥狀,應立即就醫治療。目前,醫院臨床對創傷性弧菌的治愈率已在80%以上。
應該如何預防海洋創傷弧菌感染?
疾控專家提醒,不要生食海鮮,特別是肝病患者、免疫缺陷者及酗酒者切勿生食貝類海鮮。市民應將海鮮徹底洗凈煮熟,特別是貝殼類海產,如海蠣子應煮至貝殼打開后5分鐘。
市民應避免皮膚傷口接觸海水或生的海鮮。身體有傷口或者免疫力低下時,應避免下海游泳。
市民在處理生的貝殼類海產或其他海鮮時,要戴上厚膠手套以免被刺傷,一旦被海鮮刺傷,及時用清水沖洗傷口,并用酒精或碘酒消毒殺菌,避免感染。
市民應妥善將熟食和生的海產分開處理,以免交叉污染。(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黃飛)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