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環島旅游公路:守護生態 “橋”見綠水青山
海南日報記者曹馬志 通訊員陳必云
長988公里的環島旅游公路,主線路基段已建成,另外,全線設置了142座橋梁,建橋進度達99%。一座座生態橋,連起環島濱海好風光,帶您 “橋”見綠水青山。
鋪頭蘭大橋,在哪里? 在海南島地圖上搜索,最終定位在全島西北部的儋州峨蔓鎮鋪頭蘭村。
(資料圖)
這是環島旅游公路上一座看起來毫不起眼的橋梁。8月21日下午,記者實地走訪發現,這座橋不長,僅136米長,雙向兩車道,都鋪上了瀝青,護欄已裝上。橋梁目前已完工,不時有車輛駛過。
海南環島旅游公路昌化江大橋日前完成合龍。
“以前,這里是一條簡易村道,7米寬的水泥路,用了好多年,路面坑洼易積水。”全程跟進的中咨集團海南環島旅游公路項目黨總支書記王健告訴記者,項目原來設計在村道基礎上進行適當拓寬改造,施工簡單,用時也短。
路為啥改成了橋? 指著橋邊,王健說,答案近在眼前。放眼望去,這段路靠近海,附近長著大片紅樹林,還有一些鳥兒在不遠處飛翔,一派生機盎然景象。“濕地中還經常能發現魚、蝦、螃蟹等。”他介紹,按原設計,道路將擠占不少濕地空間,不利于動植物的生長。
生態無小事,點滴總關情。最終,海南環島旅游公路項目部做了一筆看似不劃算的設計改動——新建橋。“工程造價多花了近700萬元。”環島旅游公路儋州項目部副總工程師夏彬說,經過項目參建各方深入分析論證,大家一致對新設計方案投下贊成票,“這筆錢花得值,不吝惜工程造價上的‘小錢’,算的是生態保護的‘大賬’。”
海南環島旅游公路堅持生態優先理念,建設“生態橋梁”。
“路改橋”的故事背后,是工程建設者對生態優先理念的堅守。“堅持一橋一策,從設計到建設的整個過程中,始終遵循造價服從生態的原則,切實守護好沿線綠水青山,為動植物營造良好的生態家園。”海南交投環島旅游公路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說,作為業主單位,企業高質量高標準推進“生態橋梁”建設。
目前,海南環島旅游公路全線142座橋梁,除了光村大橋、文瀾江大橋等9個控制性大橋,其他橋梁基本建設完成。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