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速看料】沙雅縣35萬畝小麥開鐮收割
【資料圖】
麥浪翻滾,金穗飄香,又到一年豐收時。眼下,沙雅縣35萬畝小麥陸續進入成熟期,陸續“開鐮”收割,廣大農民緊抓晴好天氣,全力以赴搶收小麥,田間地頭到處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6月20日,在古勒巴格鎮先鋒村麥收現場,一臺大型收割機往來如梭,開足馬力吞吐著成熟的小麥,一輛輛農用車在田頭地邊等待著新麥入倉。金色的麥浪中,收割機轟鳴向前,割麥、脫粒一氣呵成,奏響了一曲金色“豐收曲”。
沙雅縣大欣農機專業合作社員工馬強介紹道:“今年我們合作社種植冬小麥4500畝,都是采用干播濕出和水肥化一體化管理,小麥長勢非常好,顆粒都很飽滿,前期我們通過測算,畝產能達到630公斤左右,價格在2.5元左右。”
2017年,沙雅縣大欣農機專業合作社成立后,通過流轉土地將小塊地整合成大條田,不斷完善農田基礎設施,應用節水灌溉、水肥一體化、無人機植保等先進技術,提高小麥科學管理水平,規模化種植小麥,目前,種植的小麥畝產達到630公斤,從種到收實現了自動化、機械化作業,產量質量得到雙提升。同時,圍繞產業培育、精深加工等方面,不斷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效果,促進農業綠色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
沙雅縣大欣農機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馬占明說:“今年一畝地收入在1500元左右,國家每年每畝地還有230元的補貼,今年開始縣上也出臺了一系列補貼政策,我們努力爭取。小麥收完后,我們將麥秸稈打包成飼料,復播青儲玉米,為合作社發展養殖業奠定基礎。”
近年來,沙雅縣落實糧藏于地、糧藏于技,以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增收為核心,積極引導農民抓好糧食生產,穩面積、提產能,通過建設高標準農田,推廣小麥滴灌技術、增加糧食種植面積等方式,提升種植技術,實現多元化種植,有效保障鎮域內糧食安全,幫助農民增收致富。
沙雅縣古勒巴格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買買提·依眀表示:“今年古勒巴格鎮種植冬小麥6.1萬畝,相比去年增加了3萬畝,通過科學化管理,每畝增產50多公斤,目前我們鎮已投入70臺收割機參與收割工作,目前已收割1.2萬畝左右,預計在月底前完成。”
【編輯:張家偉】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