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國臺北打爆,戰蒙古險翻車,大運男籃低迷有三原因
成都大運會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國大運男籃的表現卻讓大家大跌眼鏡。
前兩場中國大運男籃輸給巴西和立陶宛可以解釋為實力所致,隨后大運男籃在小組賽中被中國臺北打爆,排位賽險些輸給蒙古,直到最后關頭才驚險逆轉取勝。
而更令大家疑惑的是,主場作戰的大運男籃,四場比賽僅對陣立陶宛安排了一場視頻轉播,主辦方給出的理由是大運會僅有一個籃球館具備轉播條件,那為何東道主不在條件最好的場館比賽,的確讓大家摸不到頭腦。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如今就是村BA,視頻直播都是一抓一把的年代,一條網友的留言恐怕說出了不少人的心聲:“20年前我看文字直播,沒想到這都2023年了我還在看文字直播?!?/p>
從大運男籃的參賽名單中看,既有張寧、祝銘震、王嵐嵚、趙柏清、黎伊揚這些已經在CBA能打上主力的球員,也有大學生聯賽中的佼佼者,今年參加CBA選秀的雙星陳國豪和鄒陽。
賽前大家對這樣的陣容也是期待頗高,賽前有隊員透露,這次大運會上頭有明確的目標(很可能是奪牌),而且隊員也都想打好,畢竟在家門口比賽。
那么打中國臺北和蒙古這兩場都沒有視頻轉播,我們只能從文字直播、技術統計和現場觀眾發布的短視頻中,盡量拼湊出這兩場大運男籃存在的問題。
在不敵中國臺北的比賽中,張寧出手5次,而祝銘震僅上場7分鐘出手2次。雖然這支大運隊中的CBA球員不少,可是這兩人是唯二打過CBA季后賽的球員。
大運男籃對陣中國臺北技術統計
作為對比,張寧上賽季在山西隊場均出手13次,得到17.7分;祝銘震上賽季在廣州場均出手13次,場均得到14.3分。
在現場流出的短視頻中看到,張寧在被換下場時,也是頻頻攤手。臉上有疑惑不解的表情。
經過三連敗后,在對陣名不見經傳的蒙古的比賽中,張寧和祝銘震兩人終于聯手發揮,分別砍下全隊并列最高的17分,張寧在關鍵時刻更是力挽狂瀾,第四節后半段,中國大運男籃從落后4分到領先4分,這期間文字直播這樣顯示:張寧得到兩分;張寧兩罰全中;張寧助攻鄒陽2分;張寧兩罰全中,中國男籃終于拿到大運會的首勝。
大運男籃輸給中國臺北一戰,很多人聯想起十年前,菲律賓亞錦賽中國男籃不敵中國臺北,那場比賽下半場中國隊直接崩盤,林志杰率領的中國臺北打瘋了。
但是通過現場的一些視頻片段,這場大運男籃的失利,更像是五年前,高中聯賽清華附中不敵中國臺北能仁家商的延續,那場比賽,清華附中占據絕對的身高優勢,但是卻破不了能仁家商的全場緊逼,陣地進攻也是一團亂麻。
如今身高僅1米73的后衛高錦瑋,在中國隊頭上拿下26分,整個中國臺北也是打得更加整體,更加聰明,在40分鐘的比賽中狂轟97分。
賽后,對于大運男籃的討論不少,筆者認為,大運男籃的低迷,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教練水平需提升。大運男籃主帥陳磊雖然在入駐清華男籃之前沒有主帥履歷,但是他率領清華奪得CUBAL三連冠,已經是大學生聯賽中教練的天花板。而中國臺北學校中,有不少高水平的教練,報道過十幾年臺灣學生聯賽的籃球專家朱彥碩告訴筆者:“中國臺北學校的教練,和中國內地的學校教練相比,水平不是一個檔次。比如能仁的主教練林正明,不比許晉哲(曾是山西男籃和中國臺北隊的主教練)差多少,以前林教練也帶過SBL的球隊?!?/p>
第二,CUBAL聯賽整體比賽水平不足。CUBAL聯賽一個賽季滿打滿算30場比賽,而像清華北大這種招生占據絕對優勢的球隊,一個賽季能遇到的勢均力敵的比賽,可能也就5場左右。大學中的天之驕子,缺少高質量的比賽機會。像趙維倫在意大利打球,一年能打80場比賽。
第三,每支球隊訓練方法和體系不統一。這就造成了短時間內的集訓,隊員無法融入教練的體系。比如這支大運男籃集訓半個月,在比賽中常見的是進攻戰術發動不了變成持球人單打,防守輪轉交代不清楚。再看立陶宛和中國臺北,則打得更加整體,團隊配合默契。
“體教融合”已經說了很多年,但是想迅速提高水準,打造完整的校園籃球體系,也絕非一朝一夕。
(編輯:吳頔)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