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書成慰孫老 ——讀《報人孫犁》
(資料圖)
□ 胡忠偉
孫犁是著名作家,是“荷花淀派”的創始人。他的作品,無論小說散文、戲曲詩歌,都給人以淡雅明凈、素樸純美的感覺,絕沒有金剛怒目式的頤指氣使,也沒有不食人間煙火的故作清高,尤其是他晚年的作品,深得中國文章古樸清明之氣韻,達到了新的高度,讀來使人難以釋手。
我愛讀孫犁,他的書我幾乎都買到了。2022年,是孫犁先生逝世20周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我與孫犁叢書”,一共五本,包括冉淮舟的《欣慰的回顧》、謝大光的《孫犁教我當編輯》、肖復興的《清風犁破三千紙》、衛建民的《耕堂聞見集》、宋曙光的《憶前輩孫犁》。這些作者,都與孫犁過從甚密,親炙其教誨,感情深厚,寫出的孫犁故事,自然親切感人,他的為人處世,他的性格、人品和身影,更顯真實,更具歷史價值。
2023年,是孫犁先生誕辰110周年,天津人民出版社推出侯軍的《報人孫犁——重讀孫犁隨筆》。這是一本以全新視角閱讀孫犁、研究孫犁的專著,是一介后生對長者孫犁先生的深情告慰之作。
孫犁不僅僅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他還是一位優秀的記者、一位高超的編輯家,一位出眾的報人。在他長達60多年的寫作實踐中,他很好地把這幾種角色融于一身,取得了卓越的成績?!秷笕藢O犁》全書分為四輯,第一輯“讀者·記者”,第二輯“編者·作者”,第三輯“學者·報人”,第四輯“我與孫犁”,從各個方面、各個時期,勾勒了孫犁在新聞采編戰線上的“摸爬滾打”和“櫛風沐雨”,講述了諸多精彩故事,展現了孫犁作為一代報人在文字背后所顯現的長者風范。
孫犁是一位有鮮明個性和風骨的作家,他對文章精益求精,對稿件愛護備至,對編輯認真嚴格。他視“文章為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不以文章作為個人謀取名利之工具,不作違心之語,不言虛妄之事。他寫文章提倡說實話,不拿架子,不故作高深。
孫犁在青少年時代就訂閱報紙,1937年參加抗戰工作,1939年調到晉察冀通訊社,成為一名戰地記者,出生入死,以筆為槍,寫過戰地通訊、報告文學,編過副刊、雜志,寫出了許多鼓舞士氣、反映民眾抗戰斗志的作品,諸如《冬天,戰斗的外圍》《王鳳崗坑殺抗屬》《光復唐官屯之戰》《游擊區生活一星期》等。這些新聞作品,以激昂的文字、熾熱的感情、精彩的白描、粗獷的線條,勾畫出那激越的年代,在血與火的洗禮下,革命群眾勇敢、堅強、善良的精神面貌,這是報人孫犁柔中有剛、剛中寓柔的美學力量,是他豐沛的記者筆墨的歷史見證。
經過幾十年革命生涯的錘煉,孫犁的作品更見純熟,尤其是新時期“復出”以來,他以巨大的熱情和勇氣,無私無畏的抱負,投入到“耕堂劫后十種”的寫作之中,從1979年《晚華集》出版到1995年《曲終集》出版,歷時16年,寫出一部部歷久彌新、香遠益清的大書。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孫犁決然宣布封筆,給后人留下了“功成而不居,名彰而身退”的高尚人格形象。這一點,在當代作家中尤其顯得珍貴與不易。
本書作者侯軍,上世紀七十年代進入《天津日報》工作,與孫犁有過短暫而緊密的交往。35年來,他對“報人孫犁”這一課題孜孜不倦地開展研究,筆耕不輟。如今《報人孫犁》的出版,既填補了國內孫犁研究的空白,又告慰了孫犁先生的獎掖之心、期許之心,真是“滿頭烏發已皤然,一卷書成堪告慰”。
孫犁自己曾經說過:“文章與作者,自有客觀的尺寸與分量,別人的吹捧或貶抑,不能增減其分毫?!蔽疑钚牛秷笕藢O犁》一書的價值和分量,一定會在孫犁研究中留下鮮明的印記。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