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徐州:“四鏈”融合 為“343”創新產業集群“強身健骨”
本報記者 王正喜
近日,國家工程機械先進制造業集群(徐州)創新發展大會在徐州舉行。聚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徐州以更強決心、更大格局、更實舉措發展壯大工程機械“1號產業”,為江蘇在強鏈補鏈延鏈上展現新作為提供有力支撐。
為加快建設徐州科創圈,8月15日,徐州市“343”創新產業集群四鏈融合對接會成功舉行。進一步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積極構建全要素支撐、全鏈條融合、全周期服務的現代化產業創新生態。
(相關資料圖)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構建“四鏈”深度融合的開放創新生態指明了方向。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相互交織、互為支撐,推動“四鏈”深度融合,就是要著力推動政府、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創新主體相互融合、相互協同、相互作用,在全力建設“徐州科創圈”的進程中,為“343”創新產業集群“強身健骨”,以科技創新“關鍵變量”撬動高質量發展“強勁增量”,使徐州高質量發展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內涵型增長。
“343”創新產業集群對全市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強。來自市工信局的統計表明,1至6月份,全市“343”創新產業集群產值同比增長5%(不含數字經濟),占全市規上工業產值比重88.2%,其中,綠色低碳能源同比增長19%,新材料同比增長1.5%,集成電路與ICT 同比增長12.4%,安全應急同比增長20.6%,精品鋼材同比增長4.2%,高端紡織同比增長30.8%,食品及農副產品加工同比增長11.7%。
凝聚集群培育合力
年初以來,“343”創新產業集群各工作專班深入落實10個產業發展行動計劃、編排了10個年度要點,明確發展目標、重點任務、推進舉措,協調各地各部門倒排工期、掛圖作戰。根據產業圖表清單,認真梳理重點鏈條、重點企業、重點項目、重點基地、重點品牌,為細化、量化產業化培育提供了有力抓手。
最近,徐州借助賽迪研究院、科爾尼咨詢、冶金規劃研究院、中國棉紡行業協會等智庫“外腦”,相繼形成了《工程機械產業發展研究報告》《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綠色低碳能源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等一批高質量產業研究報告,推動集群培育方向更清晰、路徑更科學。
創新需要硬投入,1至6月份,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投入達到80.04億元,同比增長13.86%。依托徐工集團、鑫華半導體、新鳳鳴等頭部企業,徐州已全面完成10個聯盟組建工作,著力打造“跨區域對接、跨產業交流、跨領域合作”的產業聯盟。
圍繞集群的“卡脖子”“補短板”領域,徐州面向國內外征集關鍵技術需求102項,采取“揭榜掛帥”方式開展攻關突破。7月20日,又出價5960萬元面向全球發布《徐州市工程機械技術攻關需求榜單》,“尋覓”最優解決方案。
打造高標準產業鏈
今年以來,圍繞“343”創新產業集群,徐州繼續強化“鏈主”企業對產業鏈的牽引吸附作用,攻堅一批產業鏈上下游項目。強化數字經濟、集成電路與ICT、醫藥健康、安全應急等產業趨勢性研判,前瞻性布局一批高技術含量、新賽道項目。依托鋼材、紡織、農副產品加工等傳統產業基礎,瞄準綠色化、集約化、智能化發展方向,引進一批產業鏈條高端項目。
“343”創新產業集群分別建立重點項目庫,針對478個入庫項目,開展全過程跟蹤、全流程服務、全要素保障,及時疏通項目建設過程中的堵點問題,推動項目盡快投產達效。上半年,入庫項目已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 60%以上。
市工信局圍繞“智改數轉”工作進入全省第1方陣、培育10 家本土服務商、打造100個標桿示范企業、開展 1000家免費診斷、實施1000項轉型項目的“五個一”工作目標,全面深化數字技術對“343”創新產業集群的綜合賦能,全市“智改數轉”工作成效突出,獲省政府辦公廳真抓實干激勵。
目前,徐州正在加快圍繞“343”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加快組建以鏈主企業牽頭的自主創新研發主體,持續抓好短板產業補鏈、優勢產業延鏈、傳統產業升鏈、新興產業建鏈,逐步構建完善極具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10個工作專班聯合發布《徐州“343”產業投資熱力圖》,聚焦行業龍頭,深入開展項目洽談合作。今年以來,共新增3億元以上“343”項目136個。
充分激發創新活力
為營造良好發展生態,徐州在優化涉企服務上做實功、求實效,全面加強要素支撐水平、產業管治水平。
在各工作專班推動下,10 個產業聯盟成員企業積極開展合資合作、聯合開發、交互許可等,結成利益共同體,積極參與國內外市場開拓和競爭。加強聯盟內企業交流合作,搭建公共技術平臺,促進市場信息、儀器設備等資源共享,積極組織技術交流會、銀企對接會、技能培訓會、產品推介會等交流活動,凝聚抱團發展的強大合力。
目前,徐州已制定落實支持工程機械產業、集成電路與ICT建設等政策,編印“343”集群115條政策宣傳冊發放至企業,提升政策知曉率和執行力。
對接人民銀行等金融部門,徐州制定《2023 年中小企業“銀企同心 穩企強企”融資專項行動方案》,聯合16家合作銀行長期為中小企業提供相應融資支持,全市“343”創新產業集群貸款余額709.8 億元,較年初新增70億元。
為加強人才招引,近期徐州創新開展了高層次人才云聘會、首屆淮海才洽會、淮海創業大賽,推薦申報國家海外引才計劃484 人,國家重大育才計劃22 人,成功入選2022 年省雙創團隊3個、省雙創人才39 人、海外專項9人。
為加強市場開拓,徐州出臺醫保支持醫藥健康產業“六條”措施,推動醫藥健康產業與醫保服務協同創新發展。制定支持徐工發展年度工作方案,編制徐州工程機械產業供需清單,共同開發打造工程機械應用場景、支持推廣工程機械產品。
各縣區通過高效配置土地、水電、能耗等要素,提升要素保障的集成性、針對性。積極發展供應鏈金融,多渠道擴大直接融資,推動每個產業引育產業基金,通過資本的有力撬動提升產業發展能級,讓“343”創新產業集群后勁更足、質態更優、支撐更強。
聚力產業項目招引
徐州堅持把重大項目作為發展的“動力源”,根據前期梳理的“343”產業鏈條圖、招商熱力圖,分產業開展精準招商洽談,推動一批優質項目落戶;緊盯在建省市重大項目,推動人員、力量向大項目集聚,推動土地、資金等要素向大項目傾斜,通過有效投入鞏固集群規模優勢、提升產業集聚化水平。
來自市商務局的統計,1至7 月份,全市簽約注冊項目 235個,協議總投資1659.1億元。其中,50億元以上項目9個,10億至50億元項目54個,外資項目7個。協議投資80億元的協鑫光伏電池生產項目、協議投資55億元的新璟宏硅異質結電池及儲能電站項目,協議投資50億元的百思利精密制造項目和協議投資3億美元的中福大明高效大尺寸光伏組件制造項目等一批50億元級產業項目落戶徐州。
西部能源在新沂市投資55億元新璟宏硅異質結電池及儲能電站項目、天津新氫動力在沛縣投資15億元的年產5萬臺氫燃料電池發動機及1萬臺氫燃料電堆項目等,推動徐州綠色低碳能源產業加速向氫能、儲能、太陽能、新能源車輛等細分領域拓展。
上海寶冶在邳州市投資11億元的汽車傳動軸制造項目、甘肅瑞達安在賈汪區投資10億元的抓斗整機生產制造項目等,為徐州工程機械產業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
乂易半導體在徐州高新區投資11億元的漢軒車規級功率器件制造項目、上海亮錚在沛縣投資11億元的半導體傳感器項目等,引導徐州集成電路與ICT 產業加速向第三代半導體和車規級芯片領域拓展。
蘇州林華在睢寧縣投資10億元的醫用預沖式導管沖洗器研發生產項目、淮安泓康瑞在云龍區投資10.5億元的聚昕創緯智能科技產業園項目等先后落地,徐州醫藥健康產業集聚發展態勢更加凸顯。
江蘇極易在豐縣投資51.2 億元的抗氧化劑產業鏈技改項目、四川科碩光景在邳州市投資11億元的節能保溫隔熱材料制造項目等,推動徐州新材料產業在硅基材料、碳化硅材料等細分賽道競爭優勢顯著提升。
大抓產業、重抓制造業,聚焦做大做強“343”創新產業集群,徐州正在奮力跑出產業發展“加速度”,牽引帶動中心城市建設、老工業基地轉型,為徐州躋身萬億城市、推進未來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
編輯:哈曉蕊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