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觀察 | 劃明安全紅線 開足發展綠燈
【資料圖】
國家發改委官網近日更新顯示,國家數據局首任局長劉烈宏,已擔任發改委黨組成員,位列其領導班子行列。隨著機構改革、人員配置陸續到位,數據管理新體制正式投入運行。作為今年機構改革全新組建的部門,國家數據局與國家能源局、國家糧食與物資儲備局,統歸發改委管理,直觀顯示出數據與能源、糧食一樣,成為戰略性、基礎性要素。
當前,協調推進構建“新發展格局和新安全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動態平衡,已經成為重大戰略。在統籌安全和發展的過程中,數據具有特殊的復雜性和重要性。就以機構改革為例,其他新機構,如中央金融委、科技委、社會工作部、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等,所涉及的金融穩定發展、科技創新、社會精細化管理,都離不開大數據的支撐與賦能。也正因此,數據必須得到妥善保護與有序利用。
去年,監管部門依據《網絡安全法》《數據安全法》等法律法規,對滴滴公司開出逾80億的天價罰單,敲響數據安全警鐘,起到了極大的警示作用。監管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發展,應謹慎避免由此帶來“寒蟬效應”阻滯經濟發展。一方面要劃明安全紅線,一方面要開足發展綠燈。
最近,宏觀決策層不斷釋放利好,先后出臺《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優化外商投資環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資力度的意見》,當中都有涉及數據的專門內容。“民營28條”鼓勵民營企業開展數字化共性技術研發,參與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建和應用創新。
“外資24條”更直接提出,探索便利化的數據跨境流動安全管理機制,為符合條件的外資企業建立綠色通道,促進數據安全有序自由流動,支持京、津、滬、大灣區試點探索提供數據跨境流動合規服務。
這些新規,都直擊民企、外資所關心的焦點,釋疑解惑,穩定信心和預期。過去數年,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創造了大量新業態、新模式、新職業,成為中國經濟一大亮點。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善用數據資源,呵護企業積極性,激發創新活力,對于穩增長尤為重要。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