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o id="4awyc"><del id="4awyc"></del></bdo>
  • <s id="4awyc"></s>
  • <tfoot id="4awyc"><small id="4awyc"></small></tfoot>
    <s id="4awyc"><acronym id="4awyc"></acronym></s>
  • <center id="4awyc"></center>
    <s id="4awyc"><acronym id="4awyc"></acronym></s>

    今年會是最熱一年嗎

    2023-07-04 14:16:14 來源: 光明網

    李蓓蓓、龔昕宇


    (相關資料圖)

    世界氣象組織(WMO)五月發布評估報告,預測2023-2027年內很大概率會打破2016年創下的高溫紀錄。

    今年以來(截至6月30日),我國平均高溫(日最高氣溫≥35℃)日數為4.1天,比常年同期(2.2天)偏多1.9天,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多。北方大地經歷了一場炙烤,與常年同期相比,華北東部、華東北部、華南西部、西南地區南部及新疆南部、內蒙古西部等地偏多5~10天,局部地區偏多10天以上。與此同時,南方卻出現明顯降溫,不少朋友直呼“我要去火爐城市避避暑”。

    今年到底熱不熱?會不會成為最熱一年?一起一探究竟!

    圖源網絡

    什么是最熱一年?

    我們先要了解“最熱”是如何界定的。

    這要從空間和時間兩個方面來限定。首先,從空間上看,“最熱”指的是全球平均溫度打破紀錄,而不是各地同時出現相同高溫。因此,六月份江南出現比北方涼爽的天氣實屬正常,而京津冀的極端高溫也不能說明我國將迎來最熱夏天。

    其次從時間上看,所謂的“最熱”“最冷”不是局限在一天、一個月的尺度上,而是著眼于全年氣溫來看。所以今年是否為最熱一年,需等待明年統計結果公布方可見分曉。

    去年夏天,熱浪也幾乎席卷全國,40℃的高溫頻頻出現,破紀錄的氣溫實測變得稀松平常。除我國,中亞、南亞、西歐、美國等也出現破紀錄的極端高溫。同時從全年來看,高溫天氣與嚴寒事件輪番上演,北美和歐洲遭受嚴寒和暴風雪侵襲,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較常年偏低。那么,去年是全球“最熱一年”嗎?

    2022年6月13日至7月12日全國極端最高氣溫分布,全國共有71個國家氣象站的最高氣溫突破歷史極值,其中河北靈壽(44.2℃)、藁城(44.1℃)、正定(44.0℃)和云南鹽津(44.0℃)日最高氣溫達44℃以上。圖源:國家氣候中心

    2022年并沒有打破2016年的紀錄成為最熱一年。據中國氣象局發布的《全球氣候狀況報告(2022)》顯示,去年全球大部陸地氣溫接近常年至偏高,為1850年以來第四高。

    再來說說目前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熱一年”——2016年。其年均溫高出工業化時代之前水平約1.1℃,直接逼近了當年氣候變化國際談判達成的《巴黎協定》要將全球變暖限制在1.5℃以內的目標。

    根據歐盟地球觀測計劃——哥白尼計劃的數據顯示,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氣溫為16.8℃,這一記錄出現在2016年8月13日,目前今年氣溫峰值出現在6月9日,較最高氣溫記錄僅低0.1℃。從全球單日平均氣溫,2023年很有可能要打破歷史最暖紀錄。

    圖源:Home | Copernicus

    最熱年為何接連出現?

    氣候是指氣象要素的長期平均狀態,通常是相對穩定的,例如從時間上看到的四季更迭,從空間上有極地到熱帶差異巨大的氣候帶。而這種穩定中也蘊含著變化,那么為什么氣候會發生變化呢?

    氣候系統像一家公司,由大氣圈、海洋圈、陸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五個部門組成,各部門正常運轉的同時,還與其他部門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交換,從而聯結成一個開放的復雜系統。

    從來源角度,能夠驅動氣候變化的因素可劃歸為兩類:一是自然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如太陽輻射變化、地外行星的碰撞,以及內部因素,如地球運動軌道參數道變化、火山活動、海陸變遷等等;二是人文因素,如工業排放、森林砍伐、耕地開墾等等。近百年來人類活動對氣候變化的作用越來越顯著,人類活動加劇全球變暖趨勢的觀點被不斷強調。盡管如此,自然因素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這也會驅動氣候產生周期性變化。

    氣候系統的五個組成部分在相互作用 圖源網絡

    自現代大氣形成后,地球氣候在“冰室”和“溫室”間來回切換。我們的地球曾經歷過皚皚的“雪球地球”,也曾在中生代變得十分溫暖。兩百五十多萬年來的第四紀冰期中,人類悄然出現,艱難地與其他動物爭奪生存空間。地球的最后一次冰期結束在一萬年前,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促成了原始農業的出現,人類文化繁榮發展。

    工業革命以來,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劇烈的人類活動對這顆星球產生了深刻影響,使得當前氣候變化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變暖趨勢。

    第四紀冰期人類狩獵猛犸 圖源網絡

    現代社會工農業和城市發展 圖源網絡

    2023年3月20日,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正式發布第六次評估報告(AR6)綜合報告(SYR)《氣候變化2023》。報告指出,人類活動毋庸置疑導致了全球變暖,主要通過排放溫室氣體的方式對氣候系統施加影響。2011-2020年全球地表溫度比1850-1900年升高了1.1℃,人為導致的氣候變化使得全球極端天氣和氣候事件頻發。

    圖源:環球零碳

    在氣象學上,氣溫達到或超過35℃以上時可稱為“高溫天氣”,連續3天以上的高溫天氣稱之為“高溫熱浪事件”。在較少人類活動影響的情況下,熱浪平均10年才會出現一次。而在平均氣溫升高1.5°C、2°C和4°C時,高溫熱浪出現的頻率將可能分別增加4.1倍、5.6倍和9.4倍,其強度也可能分別增加1.9°C、2.6°C和5.1°C。

    今年的熱有“圣嬰”加持?

    今年的熱,除全球變暖的背景外,厄爾尼諾也是一個重要推手。

    5月17日,世界氣象組織發布報告稱,受溫室氣體積聚和自然發生的厄爾尼諾現象影響,全球氣溫未來五年可能會達到創紀錄水平。

    6月8日,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發布厄爾尼諾警報,預計會達到中等到強程度。

    近日,我國國家氣候中心預計赤道中東太平洋將于今年夏季進入厄爾尼諾狀態,強度可能達到中等或以上。

    我國國家氣候中心發出提醒

    厄爾尼諾,也就是“圣嬰”(西班牙語,原意是小男孩,也指圣嬰)來了。厄爾尼諾與剛剛結束的拉尼娜是一對兄妹,厄爾尼諾是指赤道中東太平洋表層水溫持續且顯著偏暖,拉尼娜則是持續且顯著偏冷。

    厄爾尼諾通常會在第一年的北半球夏天發展壯大,到了冬天達到頂峰,之后不斷衰減,在第二年的春夏季結束,但也有可能維持2-3年。

    厄爾尼諾出現往往也會加劇全球平均氣溫的升高,創造最暖年份紀錄。上一次超強重大厄爾尼諾現象就發生于2014年至2016年,創造了迄今為止有記錄以來最熱一年——2016年。

    厄爾尼諾-拉尼娜發生年份全球平均氣溫的大約會變化0.1-0.2℃。厄爾尼諾的出現會增加極端氣候事件的發生概率,在1-2年內加劇全球變暖現象。也就是說,如果今年厄爾尼諾發展壯大,地球變暖速度將加快,或將刷新1880年以來的最高均溫。

    歷年均溫可視化,底圖來自NASA,中國氣象愛好者提供標注

    圖源:中國天氣網

    不過今年的熱也不全是因為厄爾尼諾。2016年,氣溫峰值集中出現在北方大陸的高緯度地區,例如西伯利亞和北極地區;2023年,不僅北方大陸未能幸免,甚至南極洲也出現了高溫天氣。由于世界各地一系列的海洋熱浪,今年的海面溫度一直處于歷史新高。今年2月,南極海冰面積僅為179萬平方公里,創下歷史上海冰面積最小紀錄。6月11日,北大西洋的溫度達到最高點——22.7℃,比2010年6月的最高紀錄還要高0.5℃。

    是什么導致海洋如此熱的呢?有研究認為,大氣動力學變化導致信風減弱是最有可能的原因。在北大西洋,風力減弱可能減少了從撒哈拉沙漠吹來的灰塵數量,這些灰塵通常能夠幫助海洋降溫,因而減少的灰塵使得海洋變熱。

    1958-2021年全球海洋上層2000米熱含量變化時間序列

    厄爾尼諾的出現會不會必然成就“最熱一年”?據統計,1980年以來,全球平均氣溫刷新紀錄有十次發生在厄爾尼諾年。但至于能否打破2016年的最熱紀錄,還取決于其強度和持續時間。氣象專家分析,今年的海洋背景與去年大不相同,南方的降水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高溫天氣,今年夏天或許不會如去年那般火熱,但今年的冬天較大概率是個暖冬。

    厄爾尼諾對全球氣候都會產生影響,多地會出現氣候異常現象,但對不同地區表現和影響方式也不盡相同。它對我國氣候會有什么影響呢?我國可能不得不面對兩個顯著的影響:一是今年的暖冬,二是明年夏季長江流域可能發生的極端降水和洪澇災害。

    高溫的危害有哪些?

    6月13日歐洲環境署發布數據稱,自1980年以來,歐洲極端天氣造成近19.5萬人死亡,經濟損失超過5600億歐元。高溫熱浪占據重要地位,熱浪造成的死亡人數占81%,造成的經濟損失占15%。

    全球變暖的影響.圖源:WRI

    災害風險方面,高溫使得水分蒸發加快,致使河道斷流、水庫干涸。隨著氣候變暖,高溫、干旱和山火復合極端事件數量增加,山火爆發不僅造成局地嚴重的空氣污染、植被破壞和生命、財產損失,其釋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可能還會進一步加劇全球變暖,形成惡性循環。

    糧食安全方面,七八月是我國水稻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持續的高溫會影響其受精和孕穗分化,使得空秕率升高,造成減產。主要作物的減產無疑會對生命安全和社會秩序有極大的負面影響。

    公眾健康方面,高溫熱浪事件對人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有重要影響。高溫天出現對人們的影響不是簡單的多開空調、宅在家少外出。對于氣候變化脆弱人群尤其是老年人、慢性基礎病患者、戶外工作者,他們的健康遭受直接威脅,患中暑、熱射病的概率激增,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甚至會影響生命安全。

    希望大家密切關注氣象部門的研判和預測,用科學認知保障生命、財產、生產安全。今年會不會成為“最熱一年”,我們拭目以待。

    作者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法政學院科技史與氣象文明研究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最近更新

    日日噜噜夜夜狠狠扒开双腿,欧美视频在线第一页,伦理草民看一天宅急看,超清国产粉嫩456在线免播放
    <bdo id="4awyc"><del id="4awyc"></del></bdo>
  • <s id="4awyc"></s>
  • <tfoot id="4awyc"><small id="4awyc"></small></tfoot>
    <s id="4awyc"><acronym id="4awyc"></acronym></s>
  • <center id="4awyc"></center>
    <s id="4awyc"><acronym id="4awyc"></acronym></s>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国产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天天干天天操天天摸| 国产又黄又爽又刺激的免费网址| 亚洲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6080午夜乱理伦片| 欧美日韩国产片|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鬼色| 亚洲激情视频图片| 97国产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精品久久久免费观看| 国产麻豆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97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激情成人网| 国产真实乱系列2孕妇|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偷拍女厕| 好吊色永久免费视频大全| 日韩精品福利在线| 国产午夜激无码av毛片| 久久99精品久久久久婷婷| 翁虹三级在线伦理电影| 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人妻av无码专区| 999久久久免费精品播放| 欧美国产激情18| 国产在线视频区| 中文字幕第一页国产| 精品香蕉伊思人在线观看| 天天操天天干天天舔|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vr在线观 | 最近中文字幕在线mv视频7| 国产我和子的与子乱视频| 久久久国产乱子伦精品| 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天天色天天综合|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 91九色精品国产免费| 我要看a级毛片| 人妻免费久久久久久久了| 18videosex日本vesvvnn|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毛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