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德:“雙語”普法讓民族村寨普法強基遍地開花
【資料圖】
“自從有了‘雙語’普法工作隊后,我們村廣大群眾的法治觀念提升了很多,刑事案件、矛盾糾紛越來越少,鄰里之間更能和睦相處了。”說起當地的“雙語”普法工作隊,烏木龍彝族鄉菖蒲塘村黨支部書記李正廷連連稱贊。
云南省永德縣烏木龍彝族鄉是一個以彝族支系俐侎人為主的少數民族鄉,全鄉彝族支系俐侎人占全鄉人口的65.3%。由于少數民族人口眾多,在一些俐侎人聚居的村子里,45歲以上婦女及60以上男性能通順使用漢語的寥寥無幾,因語言不通,導致普法難度大,普法效果甚微。根據這一情況,烏木龍彝族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積極轉變思路,組織鄉司法所、派出所、法庭三個執法單位,成立“雙語”普法工作組來開展普法宣傳教育。
烏木龍司法所所長李建梅是土生土長的俐侎人,也是彝族“雙語”普法隊伍的一員,在烏木龍彝族鄉的村村寨寨,只要有普法活動,就會有她的身影。在普法宣傳過程中,她不僅是人民群眾的調解員,更是群眾身邊的翻譯官,只要群眾有不懂的問題和理解不了的法律術語,她總是用俐侎話一遍又一遍地給群眾進行講解,直到群眾清楚明白為止。
“作為一名少數民族干部,我深知少數民族群眾普法工作的重要性,我們的‘雙語’普法工作隊就是想讓少數民族群眾同漢族群眾一樣知曉法律知識、增強法治觀念,打通普法宣傳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李建梅說。
同李建梅一樣,永康司法所所長巖文華也是“傣語”普法隊伍中的一員。在普法過程中,他總是以百姓視角、百姓話語、百姓情懷推動普法宣傳工作與群眾“零距離”“面對面”接觸,讓法律知識傳遍到傣族人民的村村寨寨。
巖文化深有感觸地表示:“我們要積極走近人民、貼近人民,讓少數民族群眾真正聽得懂法、記得住法、用得了法,促進普法工作落地見效。”
據悉,永德縣共成立佤族、彝族、傣族、人口較少民族四支“雙語”普法工作隊伍,在各少數民族群眾集中居住區域,利用民族干部宣講、民族語言傳播、民族文字詮釋、民族節慶展示、民族文化體現“五用”工作法因地制宜開展法治宣傳教育。自今年3月份以來,“雙語”普法工作隊深入全縣各少數民族村寨普法近20人次,受眾群眾近5000人次,促進廣大少數民族村寨的普法強基工作走深走實、遍地開花。
同時,永德縣還積極把普法內容同打歌調“啊數瑟”等民間藝術相融合,充分利用“桑沼哩”“潑水節”“芒果節”等節日,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藝術,對憲法、刑法、民法典中相關法律知識進行重點宣傳,面對面提供法律咨詢,讓群眾了解相關法律法規及政策規定,推動法治思想入腦入心,為提升民族村寨治理、助力鄉村振興筑牢堅強的法治屏障。
云南網通訊員?龔林強?高國軍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