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辟謠
8月11日,針對“華為有意推動車BU獨立運營,目前正與重慶國資委密切接洽合作事宜”,華為方面表示,網上傳聞與事實不符,華為沒有與重慶國資委洽談車BU相關事宜。
近日華為車業務消息不斷。
8月11日,華為首款純電轎跑實車曝光,車頂配有激光雷達,并搭載華為ADS 2.0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還有Brembo剎車卡鉗,有望帶來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的“雙智領先”。
(資料圖)
8月7日,華為常務董事、終端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 CEO余承東在其個人微博發布消息稱:“華為智選車業務首款純電轎跑,將會第一個搭載Harmonyos 4!該車型將在本季度與大家見面。”
目前,華為正與多家汽車公司合作,意圖成立一個由華為主導的生態品牌聯盟,和華為達成智選車合作模式的車企已有4家。
華為車BU上半年實現收入10億元
車BU是華為于2019年正式成立的智能汽車解決方案事業部。華為最新公布的2023年上半年經營業績顯示,上半年,該公司實現銷售收入3109億元(人民幣,以下同),其中,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收入為10億元。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智能座艙和自動駕駛依賴技術積累,華為車BU研發投入水平較高。華為自2013年進入汽車業務以來,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和人員配置,2021年、2022年車BU研發投入分別為70億元、105 億元,超越國內一線新勢力,并逐漸達到傳統車企的規模。人員配備方面,華為車BU 2021年研發人員達到5000人,2022年擴展到7000人以上。
去年7月,余承東在出席公開活動中表示:“華為在汽車業務上投入很大,一年花掉十幾億美元。汽車是華為唯一虧損的業務,絕對是‘燒錢’的生意,絕對是很難干的生意。”市場傳聞稱,拆分后,華為將收回在車BU上多年的研發投入。
華為上半年盈利回升
8月11日,華為發布2023年上半年經營業績,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3109億元,同比增長3.1%,凈利潤率15.0%,即實現凈利潤466.35億元。
與2022年上半年相比,華為今年上半年經營呈現平穩回升態勢,凈利潤同比增長3.09倍,上半年的凈利潤已超過去年全年水平。
其中,ICT基礎設施業務收入為1672億元,終端業務收入為1035億元,云計算業務收入為241億元,數字能源業務收入為242億元,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收入為10億元。
自2022年報發布以來,華為改變過去按三大傳統業務來公布營收的方式,而是按五大業務方向來公布營收。2022年,數字能源業務收入508億元;華為云業務實現收入453億元,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實現收入21億元,ICT基礎設施業務收入3540億元,終端業務收入2145億元。
華為輪值董事長孟晚舟表示,2023年上半年,ICT基礎設施業務保持穩健,終端收入實現增長,數字能源和云業務實現良好增長,智能汽車增量部件競爭力持續提升。
華為盈利增長的背后,有前期的厚積薄發在支撐,“華為抓住數字化、智能化和低碳化的發展趨勢,在根技術上壓強投入,聚焦為客戶和伙伴創造價值。”孟晚舟說。
公開數據顯示,華為近十年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達到9773億元人民幣。2022年,華為研發費用支出為1615億元人民幣,占其全年收入的25.1%。華為在2022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排行榜上位列第4。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