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影丨大二那年,我開了兩家公司
半島全媒體首席記者 高芳 實習生 鄭智佳 趙一琦
【資料圖】
今年22歲的蘭鑫有兩重身份:既是中國海洋大學的大二學生,又是連鎖體育公司的CEO。蘭鑫創業不到兩年,兩家體育公司已累計培訓學員200余人,最近他還打算向湖南地區拓展業務,第三家公司的版圖已經提上議程。對從小學田徑運動的蘭鑫而言,人生如同賽場,槍響之后就要全力以赴,直奔終點目標。
蘭鑫參加海大趣味活動。
事業與學業,如何平衡
7月14日,重慶一家寫字樓辦公室里,墻上的鐘表顯示時間是十二點四十分,蘭鑫打開電腦,加入騰訊會議,一邊敲鍵盤操作,一邊對抱著一堆文件走進來的助理說:“不好意思,稍等,把文件放那邊桌子上吧,等會再過來取吧。”上午的會議剛剛結束,下午一點半還有另外的會議安排。蘭鑫像飛速運轉的齒輪,顧不上吃午飯,此刻正見縫插針地處理小議事會和文件。
暑假開學后便是大三學生的蘭鑫,從小就有著極強的目標感。小學二年級開始進行田徑訓練,專攻一、二百米項目,憑借體育特長一路以特長生的身份升學。2021年考上中國海洋大學,就讀網絡與新媒體專業。次年2月份在重慶成立了一家體育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主要業務包括賽事組織、體育培訓、器材租賃等,七月在重慶開了第二家連鎖公司。在湖南的第三家公司已經提上規劃日程,現階段他的主要任務是帶領公司員工籌劃新店開業。
業務版圖不斷拓展,時間愈發不夠用,他努力將在學校的時間“折疊”,以確保兩個軌道的并行。比如他一般不選周五的課,這樣周五、周六、周日三天就可以飛回重慶處理一些公司的事情。今年五一他向老師請了一個長假:加上五一假期共三個周,這樣他就有大塊的時間可以安心待在公司,處理棘手的事務。“學生”和“CEO”兩個身份無縫切換,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他在青島和重慶兩地成為“空中飛人”,去年一年往返十幾次。
但是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大二上學期他掛了三門課。“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蘭鑫也意識到以他現在的能力和精力,想把學業和事業平衡好,確實有點難。
作為學校的體育特長生,蘭鑫在學習之外還要兼顧體育訓練。考試前的那段時間緊鑼密鼓就像“打仗”,他的時間表是這樣安排的:晚上安靜效率高,用來突擊功課,一般要學到凌晨,上午補覺,中午起床后訓練,先是體能訓練大約一個半小時,然后再按照教練的安排進行一些專項訓練,晚上繼續突擊考試科目。
需要背的科目還可以突擊上上分數,這一類功課的分數也并不突出,最高分在70多分,好在能達標。但像新聞攝影這類不需要考試但考驗平時“功力”的科目,對他而言反而是難以“達標”的分數,蘭鑫的“掛科”也多是這一類的課程。
兼顧學業和事業,蘭鑫很少參與年輕人的娛樂項目,比如去線下看演唱會、周末去海邊露營,這些需要空閑時間的“慢生活”與他壓根不沾邊。
蘭鑫曾獲過的榮譽
從高峰到谷底
縱觀蘭鑫的生活軌道,似乎總與一項運動有關——田徑,憑這項運動考上雙一流大學,又創立公司,成為CEO。在很小的時候,他就展現出在這項運動上面的天賦。
小學一年級的一次校運會上,他的運動潛力被教練一眼相中。當時他參加的項目是五十米,但是沒有拿到名次。校運會之后沒幾天,教練專門尋到他所在的班級來找他,連連夸贊他:“頻率快,腳下干凈,節奏好。”蘭鑫當時一頭霧水,壓根聽不懂這些專業詞匯,直到教練問:愿不愿意來學校田徑隊參加訓練,代表學校比賽。
阻力來自父母,他們認為“長期專業的體育訓練太辛苦”,所以蘭鑫當時并沒有馬上加入訓練隊。
“小時候喜歡奔跑時風一樣的感覺,”蘭鑫當時上的是寄宿學校,二年級下學期開始,下午上自習課的時間被他私自“挪用”去訓練,瞞著父母他偷偷加入了學校田徑隊。“直到三年級開校運會的時候,爸媽來看比賽,才知道我參加了田徑隊。”
看到兒子對這項運動發自真心的熱愛,父母妥協了,蘭鑫的第一雙跑鞋就是媽媽買給他的。“那是五年級吧,媽媽主動跟我提起,她有一個辦法可以讓我跑得更快,就帶我去買了。”蘭鑫穿著人生中的第一雙跑鞋,贏得了第一屆重慶市田徑精英邀請賽200米項目的冠軍。
緊接著,他在田徑場上一路馳騁,連連斬獲榮譽: 2015年全國中學生傳統項目田徑比賽初中組200米冠軍,高二時達到國家一級運動員的水平。
榮譽來得太快,讓小小年紀的蘭鑫有點把控不住人生的節奏,聚光燈下是掌聲和鮮花,也是迷失自我的催化劑。
蘭鑫和接力隊友獲得2018年全國傳統學校總決賽4×400米亞軍。(左2為蘭鑫)
初二那年,他達到了榮譽的至高點,又從高點跌落到谷底,“像坐過山車一樣,直直地就跌下來了。”。拿到全國冠軍大獎后不久,“人就飄了,上課睡覺,和老師頂嘴。”正值青春期,又很叛逆,有同學說他的成績是吃藥跑出來的,他揮起拳頭,把對方打了一頓。
風波之后,蘭鑫被留校查看,隨后又在課堂上跟老師頂嘴,被學校直接勸退。無奈轉學后,初三上學期打籃球時又不慎將腰折斷,嚴重的骨裂讓蘭鑫連走路都變得困難。
“腰受傷后,我都不想讀書了,整個人狀態就很差。”如今回憶那段至暗的日子,那種無助、無力之感依然清晰。“就連父母還以為我是裝的,做過X光和核磁檢查,醫生都說我沒問題。他們可能覺得我單純是不想去讀書,才編造的借口。”
腰傷那一年正好是蘭鑫的猛長期,骨裂加上生長痛,痛到無法直立走路,腰都得塌著。“睡覺的時候都能痛醒,坐久了也痛。”后來,父母意識到嚴重性,多方打聽到一個老中醫為他治療,治療了一年多才得以痊愈。
被傷病耽誤了一年時間,不管是田徑訓練還是讀書之路都變得無比渺茫。好在蘭鑫的初中教練聽說了他的情況,多方為他奔走,向高中一所學校的領導做擔保,這才讓蘭鑫順利進入高中。“他特別信任我,也特別理解我。如果當時不是他的出現,我這輩子就要完了。”
然而重返訓練場并沒有想象得那么順利,“小時候覺得拿全國冠軍都很容易,等到你松懈了這么長時間,以前隨隨便便能跑贏的人,現在都能輕輕松松跑到你前面了,就很挫敗、沮喪。”蘭鑫說這段經歷讓他對《龜兔賽跑》這個故事深有感觸,人生的賽場里,自大、松懈、揮霍,都會讓你輸得很慘。
好在面臨困境的蘭鑫,沒有逃避,慢慢找回了狀態,“我沒有想過放棄,那段時間我感覺如果不練田徑,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經過幾個月的訓練,高一時他又拿到了重慶市比賽的田徑冠軍。
2021年初,蘭鑫幾乎同時收到了兩個大學的入學邀請,中國海洋大學和天津大學,他最終選擇了位于青島的中國海洋大學。
蘭鑫高中在國家級教練員陳永鑒的隊伍訓練。(右5為蘭鑫,右6為國家隊隊員、亞錦賽冠軍別舸)
創業的“野心”
進入大學后,蘭鑫的集訓時間不像以前那樣密集了,于是他開始萌生了一個想法:如果能有一個地方,很多想訓練的人,能一起訓練,這種氣氛就會很好。“我覺得這是我喜歡的東西。”抱著這份對體育的熱愛,他開始有了創業的打算。
創業說說簡單,做起來卻很難,蘭鑫的創業路也不是一帆風順。
“在建筑工地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掙到了兩千元錢。”拿著打工和四處籌集的一萬元錢,2021年8月份,蘭鑫的第一家體育培訓公司起步了。
“完全沒經驗,也沒門路。不知道到哪里去找學生,也不知道該怎樣宣傳。”公司第一批招生的結果很是慘淡,只招收到了三個學生。
二十歲的年紀,做一家公司的老板,蘭鑫經常被輕視,“跟別人談合作時,別人要不就是不信任你,要不就覺得你年紀小,好欺負,獅子大開口。”
起步階段,資金、設備、學員都是令他頭疼的問題。“最開始沒有錢,沒有固定的訓練場所,就只能蹭別人的場地。”公司一度因為資金緊張,辦不了經營許可證,雪上加霜還被罰了款。
陪伴蘭鑫走過創業初期艱難之路的是他的一位師哥,名叫張宇豪,倆人相識于重慶集訓隊。“沒有他,公司得垮一半。”回憶起這位師哥的鼎力相助,蘭鑫很是感動。
蘭鑫給重慶隊的新隊服拍的宣傳照。
當時,張宇豪已經在消防隊就業,一個月能掙到一萬多元。蘭鑫找到他,跟他說了想創辦俱樂部的想法之后,張宇豪二話不說便辭職了,他用行動支持蘭鑫。“第一次做生意,我倆對成本控制什么的完全不懂,第一次招生了三個學生,扣除公司開支,就剩了不到4000元盈利,但是他一句埋怨的話都沒說,一直和我并肩堅持著。”
在兩人的一步步努力下,一年后培訓公司已經有學員一百多名了,師資也很強大,都是蘭鑫集訓時認識的師兄師弟,有的來自重慶隊,有的來自國家隊,都是蘭鑫邀請過來加入公司的。“在我們公司里,你看到的每一個教練,都跟我一樣,獲得過很多國家級比賽的獎項。”
事業穩定后的蘭鑫還想圍繞“田徑”做更多的事。“通常市面上見到的俱樂部只管訓練,后來我慢慢發現俱樂部這個形式并不完善,因為你不可能只把別人叫過來訓練,練個寒暑假、練個一兩年,對別人的高考、升學這些出口都不管不問。然后我們就慢慢增加了體育升學這類業務,服務的板塊越來越寬泛,就有了我們現在的體育公司。”
蘭鑫坦言:“很多人對練體育有偏見,認為這是學習不好的小孩不得已的捷徑出路,所以導致很多資質很好的孩子被耽誤了。”蘭鑫已經著手與重慶市體育局合作,做類似于“梯隊培養”的項目。“就是從娃娃開始培養,不一定有專項訓練,但更側重體能培養。”
“從各個區市里挖掘出好苗子,然后開始慢慢培養,從小練到大,再經過一層層的篩選,最后剩下的都是最頂尖的一些運動員,然后根據他們個人的意愿,看是選擇上大學還是留隊。”從培養模式的創新到體育賽事的承辦,蘭鑫想要做的事情越來越多。
蘭鑫和學生們的合影(前排灰衣服為蘭鑫)
人生如賽道
“在學校我就是學生,談生意的時候就是老板,我覺得這不沖突。”蘭鑫對自己的定位始終保持著一份冷靜的認識。
他平時接觸談生意的老板大多是四十歲以上,依仗資歷對年輕人難免喜歡指教一二。面對自己在老板中的年齡“劣勢”,蘭鑫表現得也很平和,他有著一份超乎年齡的沉穩,“利益上不能退讓,要堅持自己的底線,但姿態要放低,說話的語氣、態度又不能太強硬,因為畢竟是長輩,基本的尊重肯定要有。”
在蘭鑫看來,大學生創業是一個不斷走出去的過程,從自己熟悉的社交圈步入另一個陌生的環境,逐漸適應不同的社會規則。
蘭鑫和跑鞋合照
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武裝頭腦對蘭鑫來說同樣重要:“上大學,我覺得是很重要的基礎,在這個年齡,你需要做的事情,如果錯過了這個階段,以后就很難彌補了。”在蘭鑫看來,大學生活是他最享受的時光,讀書讓他放緩腳步,補充知識充實自己,更重要的是大學的學習氛圍提升了思維意識。
回顧自己的成長經歷,蘭鑫覺得自己得益于一種“能拼得上”的體育精神:“不管是體育集訓,還是文化課,只要是我想達到的目標,我就會全力以赴。比如高考前一個月,我總分只能達到200分,當時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就是一定要考上大學,我用了一個月把分數提升到450多分。”
“任何時候,你都要保持一個全力以赴的狀態,對終點的專注關注,和一份平和的心態。”人生是條賽道,槍響的那一刻,蘭鑫如射出去的一枝箭,努力沖向終點目標。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