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三句話告訴你賺大錢的邏輯!
文:蔡壘磊
看到這個標題,可能很多人火噌的一下就上來了,我不賺大錢是因為不想嗎?是因為賺不到啊,何不食肉糜?對,他們一定會用到這個經典句式。我懷疑他們賺不到的原因可能是火氣太大。
不開玩笑。賺大錢當然大家都想,可現實就是,多數人注定只能賺小錢,那……你能不去成為多數人嗎?這個問題值得你思考。
(資料圖)
有一個事實可能很多人不知道,那就是賺大錢和賺小錢,付出的成本并不會差多少,也不一定是能力或智商天差地別,差別往往在于賽道不同,工種不同,服務對象不同,效率不同。
舉個例子,大家都是搬東西,你去工地搬磚,和給淘金潮時候的礦工搬金子,花差不多的體力,收入肯定不一樣。為什么?因為金子值錢,淘金的窗口期更短,信息差價值更大,人們愿意支付更多。
再舉個例子,我2017年做出入金的做市商,一個月才做幾億的流水,每天的凈收入就可以達到十幾二十萬,是每天不是每月。正常來講你在任何其他金融市場,用幾千萬作為本金,不可能有這么高的回報率,因為成熟的金融市場摩擦小,準入門檻低,做市商供大于求。
繼續舉例,Uniswap的創始人Hayden,當時只是個失業的屌絲。他在跟朋友Karl抱怨的時候,由于Karl是以太坊基金會的,他就讓Hayden在以太坊的智能合約里找找機會。Hayden自學了很多之前沒接觸過的語言和知識,然后決定做一款去中心化交易所。有點雛形后,在Karl的引薦下,Hayden如愿見到了以太坊的創始人Vitalik,和他進行了交談。隨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Uniswap一出,世界側目,Hayden也因此成為了億萬富翁。所以重點是什么?你在哪里做事,以及……好吧,認識一些像Karl這樣高能量級別的朋友。
還需要繼續舉例嗎?多付出時間是一個維度,選擇在什么事情上多付出時間是另一個維度,為誰而付出時間是第三個維度。
人的價值,是依附于社會的。這個社會最需要什么,你去做什么,你的價值就越大。這個“需要”不是絕對需要,而是相對需要,你說社會需要搬磚嗎?需要,但去搬磚的人很多,能搬磚的人很多,所以社會的建設的確需要人搬磚,但并不需要你來搬磚。
同理我可能會再強調一下,很多全職太太覺得自己的貢獻沒有得到認可,那得看你的服務對象是誰,你的服務對象是非常有錢的人,你一定是得不到足夠的情緒認可的,因為這個價值對比對方的價值太低了,你怎么可能讓他去承認這個貢獻是對等的,繼而跟你平分收益呢?但如果你的服務對象是窮人,那你一定得不到的是金錢認可,因為窮人本就不配擁有全職太太來照顧生活起居,所以就算他把工資都上交給你,你也得不到足夠的價值回報。同樣是洗衣做飯,在富人那里哪怕不是平分,但“稅后”五六十萬一年的零花錢不算太難,已經超越了中國99%的人,包括不少的企業高管。但在窮人那里,扣完家里花銷,到你手里的可能就是2萬塊,你還不一定能花。
一樣的勞動,是你你怎么選?所以什么最重要?選賽道,選工種,選服務對象。
1.你在哪個賽道勞動,這個賽道本身有沒有在膨脹和加速?
2.你做的事情夠不夠稀缺,社會缺不缺一個你來做這件事?
3.你在給誰做價值增量,對方自身的體量如何?
這就是賺大錢的邏輯,你有辦法把錢穩定賺上5個點,最好的方式是給1個億的人去做價值增量,這樣你就可以分到百萬酬勞。但如果你只是給有1萬塊的人去做價值增量,對方并不會認為你做了價值增量,他會覺得你不如一起去搬磚掙得更多一些。
錢在哪里,你就要去哪里。我打個比方,一個園區里有科學家,有工程師,有理發師,有小販等等,五臟俱全。然后這個世界上有很多很多這樣的園區,大家都幾乎是內循環。那么請問,那個理發師收入最高?當然是哪個園區的價值創造越大,理發師的收入就越高咯,不是誰理發技巧更強收入就更高。這個園區里有伊隆馬斯克,他賺超級多的錢,所有園區都要向他去采購高價的設備,他是世界首富,可他也得理發吧?園區就一個理發師。他賺的錢越多,最后流轉到這個園區每個人手里的錢就越多——大家做的都是跟其他園區相同職業的人所做的一樣的事,可就因為身處不同園區,導致賺錢效率截然不同。
現在你知道杭州有一個阿里,為什么能讓杭州這座城市的房價直追北上廣深了吧?
很多人說,我玩命干為什么還掙不到錢?我就這么告訴你,玩命干只是一個基礎條件,這世上有太多太多正在玩命干的人了。讓自己的每一份時間更有性價比,才是人和人之間拉開回報差距的核心。
我是蔡壘磊,感謝你的閱讀。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