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區金馬街道打造“五聚焦五提升”工作品牌
(相關資料圖)
近年來,官渡區金馬街道黨工委統籌整合轄區資源,鏈接各類黨組織,打造“黨建聚能倉”,做實“雙整雙化”提升工程,打造“五聚焦五提升”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品牌,促進社會治理更高效、群眾生活更幸福、產業發展提質效。
聚焦思想引領,提升作風效能。金馬街道黨工委持續深化作風革命、效能革命,創新“紅色之聲”理論直播宣講,建立街道黨校講師團、“美好金馬”理論宣講團、網宣“小喇叭”工作隊,分批次講授工業上樓、數字經濟、大健康產業等新知識,打造思想引領矩陣。著力當好“施工隊長”,街道領導和中層干部掛鉤聯系社區、全域黨建點位、重點產業鏈和企業,一線協調解決問題。扎實開展“七爭當七整治”專項行動,將考核結果與職級晉升、目標績效、評優評先掛鉤,破解干部“躺平”心態。推行社區干部交叉任職,建立“集中培訓+導師幫帶+實踐鍛煉”培養機制,發揮青年人才黨支部聚力作用,常備40名優秀青年人才,實行動態調整,先后輸送20余名青年進入社區“兩委”任職。
社區群眾幸福感不斷提升。 供圖
聚焦服務水平,提升民生福祉。建立平臺—載體—隊伍—陣地—服務全鏈條服務群眾機制,提升服務群眾水平。以居民議事廳為平臺,將居民需求轉化成項目清單,整合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自主創業者、志愿者等多元力量,推進解決晨苑小區居民不動產權證辦理難、曙光社區金河小區居民用電難等問題。打造“金小馬”志愿服務隊,吸納各類志愿者9800余人,形成“1652”志愿服務體系,服務居民260萬余人次。開設昆明市首個家庭醫生門診,形成“三塊三”伙食團、“惠民食堂”等服務品牌,打造“金馬文化藝術節”文化名片,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
聚焦平安建設,提升和諧指數。學習推廣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普法強基補短板“三四五”工作法,組建專項普法工作隊,培養“法律明白人”99人,依托“微法庭”、法官工作室等為居民提供智能化、零距離服務,實現對重點地區、重點人群、重點行業專項普法全面覆蓋。創新庭所共建模式,健全“1+4+N+1”多元化解矛盾糾紛機制,同步建設14個法律服務站,打造“15分鐘公共法律服務圈”,年均受理各類矛盾糾紛案件600余件,調解成功率達98%以上,有力維護轄區平安和諧穩定。
聚焦城市品質,提升人居環境。把老舊小區改造與適老化建設、“十亂”整治和景觀提升相結合,優化“15分鐘便民服務圈”,同步建立紅色物業服務陣地。利用城市衛生死角和“灰空間”,建成愛心食堂7個、市民游園3個、口袋公園和街心花園12個。打造城市花街、星光夜市等8個引攤入市點,設置公益攤位1200個。在新建小區、高品質小區選聘樓棟長和黨員中心戶,推廣垃圾分類進小區、百佳小區、平安小區示范創建。依托“大工委”平臺,盤活運用十里香茶、金瓦窯、滇戲等歷史文化資源,打造金瓦窯傳習工作室,升級牛街莊省級非遺文化體驗館,打造芳華里新業態文化產業園,豐富城市文化供給。
聚焦產業轉型,提升發展質量。打造由“科級領導+業務骨干+多元主體”組成的招商引資保障團,由交警、規劃、城管、公安、住建、市場管理等部門組成營商環境服務團,以精準高效服務優化提升營商環境,2023年已引進省外到位資金5359萬元。引入“數字經濟產業鏈”,推動空置商業廣場轉型為新媒體數字產業園,搶占發展新賽道。依托轄區28個專業市場打造“市場黨建”聯盟,在浩宏集團建立全省首批二手車出口基地,打造跨境數字貿易和物流產業園;打造王旗營蔬菜批發市場“黨建放心菜”、金馬正昌水果市場“紅色果品街”品牌,完善商戶退出機制,逐步規范市場管理。精準摸排樓宇空間,打造七五〇試驗場總裝調試工房、金連山預制菜產業園等首批“工業上樓”項目,增強片區發展動能。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