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白蛉導彈為何失寵?曾被我國譽為“航母殺手”,現卻淪為靶彈!
俄白蛉導彈為何失寵?曾被我國譽為“航母殺手”,現卻淪為靶彈!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
近日,俄海軍20380型輕型護衛艦進行了9M96型艦空導彈的實彈打靶測試,有意思的是充當靶彈的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3M80型“白蛉”反艦導彈,又被北約稱為SS-N-22“日炙”超音速反艦導彈。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之所以被稱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因為在上世紀90年代,我國引進了4艘現代級導彈驅逐艦,其搭載的就是3M80型“白蛉”反艦導彈,一度成為我軍最強大的反艦武器,并被當時的媒體稱為“航母殺手”。
圖片:俄軍導彈艇發射“白蛉”反艦導彈,這次其作為艦空導彈的靶彈參與測試。
上世紀90年代,中國海軍正處于新一輪發展起步階段,但國產的新型軍艦僅有2艘052型導彈驅逐艦和4艘053H2G型護衛艦,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無法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軍事力量相抗衡。
為此,我國當時緊急引進了4艘現代級導彈驅逐艦,成為新時代的“四大金剛”。在當年的軍事媒體報道中,都比較看中3M80型“白蛉”反艦導彈,因為其擁有超音速飛行能力,因此被譽為“航母殺手”。
但事實上,3M80型“白蛉”反艦導彈的射程僅120公里,根本不足以讓現代級驅逐艦安全地發射導彈打擊航母,被稱為“航母殺手”是心理預期過高。對此,我軍非常清楚,并沒有對該導彈進行仿制生產,反而是對驅逐艦上的中程防空導彈感興趣,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我國的紅旗-16系列防空導彈,讓我軍擁有了較為可靠的中程區域防空能力。
圖片:我軍現代級導彈驅逐艦。
圖片:正在裝填“白蛉”反艦導彈的我軍現代級導彈驅逐艦。
“白蛉”反艦導彈在上世紀90年代確實可以算是一種反艦殺手锏,雖然說是“航母殺手”有點過譽,但對于其他中小型艦艇還是能夠做到一擊必殺的。
不過,隨著艦載防空系統的升級,特別是相控陣雷達和紅外探測設備的普及,對于這種舊型超音速反艦導彈擁有更強的發現能力,特別是超音速飛行時形成的熱效應,能在較遠距離上被雷達發現,現代先進防空導彈也能輕易攔截之。
因此“白蛉”反艦導彈對于新型防空系統來說,突防能力已經大打折扣。
圖片:20380型護衛艦發射9M96型艦空導彈攔截“白蛉”導彈。
我軍也早已意識到“白蛉”導彈的弱點,加之龐大的彈體和復雜的維護保養要求,使得我軍最終拋棄了這種導彈。
我軍4艘現代級驅逐艦陸續接受改裝,不但更換了國產垂直發射艦空導彈,還將標志性的“白蛉”導彈發射系統拆除,換上了國產的“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在保持強大超音速飛行能力的同時,射程超過了300公里,還具有一定的隱身性,使得其突防能力大大提升,雖然仍然不足以對美國航母戰斗群進行有效打擊,但對于周邊國家的非航母戰斗艦艇,甚至是宙斯盾軍艦也具有較強的殺傷力。
而在“白蛉”導彈的故鄉——俄羅斯,隨著現代級驅逐艦的退役,這種導彈僅有少量導彈艇還裝備有,也已經基本上退出作戰序列,在導彈靶場充當靶彈度過余生了!
圖片:俄羅斯正在拆除這些現代級驅逐艦。
圖片:當年裝備我軍的“白蛉”導彈。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