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比黃金重要——降息和7月經濟數據點評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8月15日,MLF利率和OMO利率分別調降15bp和10bp,此次超預期降息落地恰在7月經濟數據公布之前。超預期降息背后,我們理解更多是穩定預期和提振信心。信心不足體現在:工增、消費、投資均不及預期,失業率有所上升。7月經濟數據如何解讀?降息之后,市場該如何交易?
7月經濟數據情況如下:1)工增:同比、環比均有所下行,金屬、電氣、化工表現良好,酒水飲料轉負;2)消費:商品零售、餐飲表現均不佳,剛需品消費韌性較強;3)固投:制造業、基建增速回落,地產降幅收窄;4)就業:總體失業率上行,青年失業率暫停公布。
基于生產法的GDP核算原則,工業增加值和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速能夠較好地擬合GDP增速,預計7月份GDP增速為4.5%。年初政府工作報告設定的全年GDP增速目標為“5%左右”,如果按照全年5%增速倒推,可以推算出下半年GDP增速同比增速至少要達到4.6%。7月份GDP增速4.5%,對全年經濟增長目標的達成可能形成一定拖累。
回顧2021年以來3次降息,可以得出如下規律:1)降息時點:考慮宏觀和金融環境,降息通常出現在經濟數據和金融數據雙雙疲弱之際,央行為了穩增長、寬信用,通過調降政策利率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激發市場主體活力。2)分時間段收益率變動情況:降息之后3-5個交易日開始,1Y、10Y國債通常會有一定程度的回調,回調時間持續3-5個交易日。2023年6月份降息后市場反應相對特殊,機構止盈時點更早、速度更快,因此國債收益率下降十分有限,債市回調提前約3個工作日。3)從國債收益率與政策利率的相對關系來看,降息后國債利率先下行,之后逐漸向新的政策利率收斂。
8月15日,10Y國債活躍券收益率收于2.57%,下行5.1bp,是降息超預期所致。一方面,此次超預期降息背后,我們認為延續了7月24日政治局會議強調“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的表態,明確釋放貨幣政策發力支持穩增長的信號,以企提振市場主體信心,扭轉悲觀預期;另一方面,從實際作用看,此次降息是政策利率首次出現非對稱下調,MLF調降預計帶動本月LPR報價下調,通過降低貸款利率的方式促進推動信用增長和經濟修復。
超預期降息后,債市行情仍有期待。政策利率下調有助于打開利率下行空間,但是隨著短期市場關注點轉向寬信用和穩增長政策,在政策預期不明朗的情況下,疊加部分交易盤止盈需求釋放,長債利率可能回歸震蕩走勢。不過,我們認為長債利率向上調整壓力較小,一方面從歷史經驗看,貨幣政策維持寬松狀態下,10Y國債利率一般在MLF利率下方運行,而當日收盤后活躍券利率仍較MLF利率高出僅7bp;另一方面從政治局會議定調看“高質量發展”表述不變,穩增長政策訴求預計維持底線思維,不會輕易回歸到過往地產-基建的增長驅動范式,因此后續出臺強刺激政策的可能性不大。往前看,在經濟內生增長動力轉換的過程中,貨幣寬松的路徑依賴較難打破,廣譜利率中樞下移趨勢不變,利率行情仍有期待。
風險提示:穩增長政策刺激力度超預期,資金價格波動加大等。
標簽:
相關熱詞搜索: